外语学人 | 黎秀石:从万里疆场到三尺讲堂

  黎秀石1914年生于广东佛山南海,1931年考取北平燕京大学,入学后弃医改学新闻。大学期间,他师从美国著名记者、《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大公报》创办人胡政之先生等人,培养了作为报人的基本素质。除了本专业的学习,黎秀石还广泛涉猎中外历史、国际政治、国际法等领域,学习中、英、日等语言课,为今后的战地记者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5年7月,黎秀石从燕京大学毕业,他本想南下返回广州,然而一路上敌机和步兵穷追猛赶,他不得不辗转多地。1944年夏,在桂林《大公报》工作的黎秀石得知需再次撤离时,他毅然选择前往缅甸做战地记者,在战场上直面敌人。一次,黎秀石同二十多名战地记者乘车随军追敌,途中遭遇攻击,坐在他身边的路透社记者当场中弹死亡。在如此艰险的情况下,黎秀石仍向国内发回了100多篇中英文报道,提供了东南亚战况的一手信息,让国人得以了解世界之风云动向。黎秀石践行着作为战地记者的道义与责任,他步伐坚定地向着硝烟与炮火前进,因为他始终记得身后站着祖国与人民。

 

 

1945年9月2日,黎秀石作为获准采访的三个中国记者之一登上“密苏里”号参与日本投降仪式,拍下了徐永昌将军在受降书上签字的历史性时刻。他当天发出的电讯写道:“我为中国的将来,为和平与自由,以及那些为我们而牺牲的烈士祈祷。”黎秀石的这段文字充分体现了朴素、真挚的责任感与道义感,饱含对国家和万千同胞的深沉爱意。

黎老对国家利益与民族命运的热烈关切始终如一,未曾有半毫消减。直至晚年,他仍然心系中外关系并尽己所能地记录、书写历史。2005年8月,他在广东出版了专著《见证日本投降》,书中以第一手报道资料为依据,以严谨锐利的评论为武器,有力回击了企图篡改历史的行为。“我们同辈最大的愿望,是后辈得免我们经历的苦难,并深愿两国青年共同推进新时代的步伐。”91岁高龄的黎老在后记中表达了对于睦邻友好、国富民兴的殷切期许。

抗战胜利后,黎秀石被派往伦敦,专责采访欧洲新闻。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百废待兴。黎秀石凭借资深的新闻工作经验和英语水平足以在国外找到一份薪资丰厚的工作,但他却毅然放弃在伦敦安逸的生活,选择携家眷返回祖国,为国家民族的建设奉献力量。1950年,黎秀石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佛山丹灶村,在醒华学校担任教师,之后又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英语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工作,成为该校外语系首个英语班的主讲教师。

 

到了本应颐养天年的年纪后,黎老仍求为社会做点贡献,在65岁这一年,他开启了在yl6809永利官网英语系讲学教书的生涯。刚到中大时,黎秀石住的宿舍条件简陋,但他从未倚仗过往的成就或身份向学校提出特殊要求,而是一心扑在教学研究工作上。

 

在校期间,黎老曾任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他教授的英美报刊阅读、英国历史、美国地理与政治制度等课程,填补了当时外语系诸多空缺。1985年,黎秀石编著了《英美报刊选读》一书。两年后,该书被评为全校优秀教材,并一度成为全国高等学校广泛使用的外语教科书。著名语言学家、大学《英语》教材编者许国璋教授专门撰文评论道:“这一部五百几十页的大书,……是yl6809永利官网黎秀石教授五年来集、编、审、评的成品,也是他长期报业经验的结晶,值得英语教学界注意和英语学习者一读。” 黎老提出的教学思想:“强调提高阅读外刊的技能,着眼于理解和分析外刊的报道,使外来信息为我所用,培养主动的、独立思考的阅读能力”,至今对中国高校的外语报刊学习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黎老教书有方,育人不倦,深受学生敬重与爱戴。77级英语系毕业生、现任联合国同声传译的陈峰回忆恩师时讲道,“黎老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我后来的人生中,包括治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上,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课堂之外,黎秀石同他的妻子汪克柔对学生十分和蔼,对到访的学生总是来者不拒,时常为学生的学业、就业甚至婚恋问题指点迷津。78级英语系毕业生、曾任yl6809永利官网外语系副主任的黄继炎回忆恩师时写道,“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都喜欢向黎老师请教,在课室里、在校道上、甚至在黎老师的家里,都可以看到黎老师孜孜不倦地为我们答疑解惑的身影……在黎老师面前,我们并不觉得他是高不可攀的教授,而是和蔼可亲的父辈。”

 

2007年5月15日,黎老驾鹤西去,享年93岁。辞世前几年,他还一直尽力照顾患有严重老年痴呆症却几十年没有公费医疗和收入的妻子。受黎老廉洁作风的影响,其子女拒不肯收77至80级同学为纪念黎老师并接济其遗孀而自发筹得的钱款。除了学生们执意为汪老师寻医问药及探望拜访的必须开销,剩余的善款均被用于购置书籍回馈外语系师生。

 

回顾黎秀石的一生,旁人不免觉得光彩熠熠,但黎老本人从来只以“普通的报人”自居。他在自序中将在中大教书八年期间取得的硕果一笔带过,把出版的专著形容为“编写了几本书自娱”,如此谦逊豁达、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不禁令人钦佩。从万里疆场上与枪弹博弈的战地记者到三尺讲堂前传道授业的谆谆师者,他为国为民舍小我、不务虚名务实干的清廉本色始终未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黎秀石的高尚品格与先进事迹永远值得我们景仰与学习。

 

参考资料:

[1]黎秀石著.见证日本投降[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区鉷主编.思华年——yl6809永利官网外语人的故事[M].广州:yl6809永利官网出版社,2014:140-147.

[3]蔡嘉敏、王轲.中国最早的战地记者 亲历日军投降全过程

[EB/OL].https://mp.weixin.qq.com/s/juiZ7ontplaMPVVPutjgWQ,2015-08-30/2023-05-10.

 

图片来源:

图1:蔡嘉敏、王轲.中国最早的战地记者 亲历日军投降全过程

[EB/OL].https://mp.weixin.qq.com/s/juiZ7ontplaMPVVPutjgWQ,2015-08-30/2023-05-10.

图2:黎育土.黎秀石见证日本投降

[EB/OL].http://www.liworld.com/index.php/con/685, 2017-10-10/2023-5-10.

图3:孔夫子旧书网

 

 

                                                                                                                   ---sysufls---

转载来源:yl6809永利官网纪委

排版、校对:欧阳璇

初审:庄坚彬

审核:黄源穗

审定发布:常晨光、于海燕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sysuflser@126.com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