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打造“学术第二课堂”,yl6809永利官网助力学生学业深造

        为帮助本科生拓宽学术视野,养成学术规范,支持学生学业发展与升学深造,yl6809永利官网为本科生量身打造了“学术第二课堂”,目前已与同学们相伴走过3年的时光。在这3年的实践中,学院积极探索、不断优化“学术第二课堂”的培养模式,带领同学们在第一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发现研究问题、收集数据,并在第二课堂的讨论交流中锻炼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而撰写论文、回答研究问题,将研究成果用于改善第一课堂的教学,实现第一与第二课堂的联动,协同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学术第二课堂”邀请校外导师李百川博士(右五)做讲座

“学术第二课堂”邀请校外导师李百川博士(右五)做讲座

 

        yl6809永利官网“学术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持,由校内和校外导师组共同构成。校内导师组由yl6809永利官网冯芃芃副教授、陈静副教授和金檀副教授组成,负责“学术第二课堂”的日常科研指导工作。校外导师组由陆小飞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刘知远副教授(清华大学)和李百川博士(有米科技)组成,负责跨学科研究的专题指导。在导师组的指导下,yl6809永利官网“学术第二课堂”的同学们“和语言相伴,与数据同行,在学术道路上共同成长”。

        三年来,yl6809永利官网“学术第二课堂”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日趋成熟,并形成了“共同成长”三步走计划:读文献,找问题;进课堂,收数据;写论文,给答案。鼓励同学们以学术研究促进教学实践的改善。看着同学们学业进步、顺利升学,导师们十分欣慰。回顾过往三年,“学术第二课堂”源于第一课堂寻找问题、优于第一课堂开展研究、用于第一课堂撰写论文,第一与第二课堂协同发展,共同为学院人才培养贡献力量,让外院学子不再迷茫,在学术之路上稳步前行。

“共同成长”三步走计划

“共同成长”三步走计划

 

        同学们在“学术第二课堂”都开展了什么样的学术探索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三位同学与第二课堂的成长故事吧。

 

源于课堂找问题:如何研制学术英语词表?

 

yl6809永利官网 2014 级本科生吴金城

yl6809永利官网 2014 级本科生吴金城

 

        “第二课堂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学术研究,以及发现研究问题的方法。” 2017年3月加入“学术第二课堂”的学员吴金城说道。

        作为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的助教,吴金城与导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阅读学术文本时,词汇量的不足对理解造成了较大困难。他们在查阅国内外相关前沿文献后发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为学生阅读的每一篇文本提供一份学术英语词表,为生词提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

        那么,要如何选取文本中的生词制作词表呢?他们利用了金檀老师团队研发的成果“英语阅读分级指难针”这一智能改编工具对学生阅读的文本进行了分析,确认了文本的难度等级(“中考”/“高考”/“四级”/“六级”/“考研”),并标注出“大学一般水平”所对应的超纲词汇。

        在制作生词表的过程中,吴金城同学又发现了一个难题:有些文本比较难,超纲的生词也较多,要如何筛选重要的单词编入词表呢?与导师讨论后,他们一致认为应人机合作协同筛选。首先,根据单词在基准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次对它们排序,通常越“高频”的词对学习者而言越为重要。然后,根据“累计覆盖率”确认哪些单词需要列入生词表。

        “源于课堂找问题”给吴金城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并通过研究解决问题、改善教学,“这个过程十分有意义”,吴金城同学感慨道。他与导师一同把研究成果刊登在了yl6809永利官网“一类重要期刊”《外语界》上。在第二课堂的学习中形成的“问题意识”帮助他顺利赴澳门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目前,吴金城同学已通过博士研究生项目申请,希望进一步开展语言学方面的学术研究。

 

优于课堂收数据:如何分析大学生论证演讲中的例据使用?

 

yl6809永利官网 2015 级本科生施展

yl6809永利官网 2015 级本科生施展

 

        施展同学于2017年9月加入“学术第二课堂”。他也作为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的助教进入了课堂进行观察。施展发现同学们在进行论证演讲时的“例据”使用情况十分有趣:尽管他们使用了形形色色的例子论证自己的观点,但往往不具有说服力。为了帮助同学们提升论证能力,施展收集了同学们一学期的演讲录音,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转写和分析这些数据,试图梳理“例据”使用的模式。

        但是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施展遇上了不小的难题:他在一学期的时间里收集到了很多“例据”使用的数据,但要怎么对它们的使用特点分类呢?他反复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同学们一开始喜欢讲故事,用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作为“例据”来论证观点;后来,同学们逐渐开始使用客观事实类的“例据”;最后,同学们可能会综合使用好几种不同类型的“例据”。

        但这些“例据”使用的特点,又能归纳为哪几种模式呢?施展又提了个新问题。通过进一步讨论,他在老师的启发下恍然大悟:不能以静态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而应该关注同学们在一学期中的发展变化,以动态的视角分析数据、回答研究问题。于是施展与导师一同梳理出了三种“例据”使用的模式:第一阶段,同学们会有意识地选取跟论点比较切合的“例据”,大多为个人故事,但他们的陈述比较简略,缺乏对细节的说明;第二阶段,同学们使用的“例据”类型逐渐多样化,开始引入客观事实,并加入了更多细节,但论证仍不够充分,说服力不足;第三阶段,同学们同时考虑到了“例据”的切合性和说服力,论证的逻辑性更强。

        施展还在国际语言学SSCI一区期刊TESOL Quarterly上发表了研究成果。2019年12月,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的大一学生阅读了这篇论文,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将论文内容绘制成了丰富多彩的海报。

        “这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啊!”这个小组的同学说道。“我觉得我们的变化还是蛮明显的,刚开始我们举例真的就只是单纯地罗列例子,一笔带过。后来慢慢地学会把例子中与观点相关的部分细化,并溯源以提高准确性。最后勾连论点和例子,在述例同时不忘析例、回扣观点,我们的论证逐渐变得更严密和可信。挺开心的!但我们的进步空间还很大,下学期还要继续努力!”

        “优于课堂收数据”,施展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数据素养”,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学术第二课堂”的训练帮助他顺利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目前,他正在申请博士研究生项目,继续推进学术科研工作。

 

用于课堂写论文:如何推荐学术英语阅读热门话题?

        为进一步开拓同学们的学术视野,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联动、有效融合,金檀老师开设了跨专业选修课程“人工智能与外语研究”,将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的科研成果引入大一新生的课堂。该课程围绕“难度调控”“话题推荐”“混合社区”“自动评分”“智能批改”“人机合作”等6项核心议题,讲授人工智能在外语领域应用的基本原理和经典案例,引起了一大批学生的兴趣。

        李世炜于2019年3月加入了“学术第二课堂”。他正是在这门课上了解到跨学科研究的无限可能,结课后意犹未尽,果断加入第二课堂,进一步深入学习。

yl6809永利官网 2018级本科生李世炜(左)

yl6809永利官网 2018级本科生李世炜(左)

 

        在导师的帮助下,李世炜同学利用人工智能工具Altmetrics分析了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 2012年以来约4500篇研究报告的关注热度,计划研究不同学科研究报告的热度分布特点,并建立“热门研究报告库”;此外,他们还分析了热门研究报告的读者背景分布情况,旨在支持第一课堂教学资源的话题推荐。

        数据处理完成后,李世炜开始着手论文写作。学术写作贵在坚持,李世炜在大一暑假坚持“每日一段”,即每天创作200字的一小段。当时的创作过程颇为顺利,自己也比较满意,产生了“写论文也不过如此”的错觉。但开学后,导师严厉地指出了文章的问题:核心概念界定不清晰、研究问题梳理不聚焦。他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修订论文时,不再被参考文献“拖着鼻子走”,而是根据自己的研究主线,梳理、归纳、总结前人的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目前,李世炜的论文写作还在稳步推进之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